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,受到長假效應影響,加之節后貿易談判等不確定性仍較大,場外資金呈觀望狀態,兩市全天僅成交3451億,同比上周日均成交下滑31.3%,市場低開低走,尾盤出現恐慌,最終上證綜指再度下跌0.92%,深證綜指下跌1.06%。結構方面,大小盤股分化不大,呈現普跌格局。行業方面,TMT等成長板塊和券商板塊回調幅度較深,而低估值和滯漲板塊,如家電,地產等相對抗跌。
國慶假期期間外盤市場先抑后揚,但仍普遍收跌,10月2日晚美國ADP就業數據低于預期,而9月ISM制造業指數跌至47.8,為2009年6月以來新低,印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美股應聲下行,三大指數盤中集體跌超2%。道指一度跌破26000點,為一個月以來新低,歐洲股市受到英國脫歐預期增強和美國加征關稅影響同樣大幅下跌,3日和4日外盤市場受到降息預期等支撐有所反彈。受到避險情緒升溫影響,黃金價格小幅反彈,而原油價格受到沙特復產超預期影響,周線收跌。匯率方面,人民幣和歐元等主要貨幣相對美元均溫和反彈。
展望四季度,市場情緒先抑后揚的概率較大。短期看,中美談判前景仍然撲朔迷離,加之9月經濟數據全面回落使得衰退預期再度升溫,但考慮到美國經濟或將進入下行周期,疊加大選將至,中美雙方對于達成部分協議的訴求將不斷增強,最壞時刻可能已經過去,加之市場對于短期事件性沖擊的容忍度顯著增強,系統性風險有所降低。國內方面,經濟仍在筑底,資金面改善是主要看點,隨著全面降準落地,而外部美聯儲降息周期正式開啟,貨幣政策仍有邊際放松空間,而保險,外資,銀行理財等場外資金體量龐大,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和開放的不斷推進,增量資金可期。